2014/10/02

簡報,是你品牌的一部份

最近參加了一場講座,主講者是一位年輕的創業家,由於領域新穎加上切入時機適當,沒多久便獲得了不錯的成就,我們和他雖產品不同,但運作的模式卻有許多的相似之處,於是抱持著學習的心態前往,但講座開始沒多久,我就發現這位創業家雖成功,卻不是一位好的演講者。




優越感

http://alaskazoo.org/bald-eagle

手裡握著麥克風,就以為整個空間我最懂的經典"麥克風大頭症"在他身上完美呈現,整場講座大談自己的成功案例,現場聽眾提出的疑問在一切順遂的他眼裡,似乎都是輕而易舉,似乎都是因為聽眾自己不夠努力才無法成功,到最後,甚至有人直接開口希望講者談談失敗的經驗,各位猜猜他怎麼回答的? 「唔...我想一下,好像沒有這種經驗耶...」

每次課程結束後,我喜歡和學員交換名片,這時常常會發現席間原來有很多學員也是講師,這往往都會提醒我小心那要人命的優越感 ; 在這一次講座結束後,有位年輕人向講者自廌,我排在他的後方,可以清楚觀察到講者的不耐,而輪到我與他交換名片,並表達有合作意願時,講者手一揮指向與他同行的助理說「找他就可以找到我」,就這樣,連名片都沒有交換的打算。



只講自己想講的

http://charmainehammond.blogspot.tw/2010_05_01_archive.html

我坐在席間觀察發現,現場的聽眾大多和我一樣,對於講者創業的過程、創意如何實現、營運模式的建立比較感到興趣,而不是講者一直在談的成功案例及公司介紹,結果講座進行中,有相當多的聽眾拿起手機把玩,或者做自己的事情,因為講者沒有發現,或在意聽眾的期待 ;

但事實上聽眾的組成和需求並不難察覺,當天來的人年紀大多落在35~45歲間,穿著也偏向較正式的裝扮,加上幾次不同學員提出的問題,都和營運模式有關,而類似的問題一提出,大部份的聽眾都點頭並拿起筆記,顯示出較高的興趣,在台上的講者,即使事前的準備方向有誤差,也應該要發現,而即時的調整內容,才不會浪費彼此的時間 ; 如果情況允許,能在事前做個聽眾背景問卷調查會更好。



不平衡的時間分配

http://thegoodistablog.com/2014/01/08/balancing-life-and-time/

講座時間總共兩小時,該講者在進行到剩下半小時的時候宣佈休息片刻,並表示等等繼續下半場,但就時間比例來說,是不平衡的,因為等到學員上完洗手間再回到座位上,”下半場”的時間僅剩下15分鐘 ; 後來講者超時半小時,在這期間,有兩三位聽眾離席,但顯然的,講者似乎也不太在意,堅持以同樣的速度說完最後的內容。


後來和主辦單位聊到這場講座,才知道真的發生客訴了,有學員來電抱怨講者的內容不符期待,只能說我不太意外就是了。這位主講者的工作領域跟品牌、設計有些許關聯,但對於簡報的投影片美感設計、內容的架構邏輯卻毫不用心,在現場也沒有帶著熱情演講,最後導致被客戶投訴,傷害自己的公司形象,要我認同他是一位成功的品牌創業家,真的無法!

創業家們,請把簡報視為一項產品,用心準備、設計,並帶著極大的熱忱上台擁抱它,因為那也是你品牌的一部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